中醫婦科醫學會,2002.2

疏肝解鬱治高泌乳激素血症

李耿誠醫師

摘要

  高泌乳激素血症(Hyperprolactinemia),是泌乳激素分泌過多,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。主要的徵候,在女性以不孕、月經異常及溢乳現象為最多。其他症狀包括頭痛,複視或視力障礙,及多毛症等等。 泌乳激素的正常值為20ng/ml,患者泌乳激素達1000ng/ml,經放射線蝶骨及腦下垂的電腦斷層檢查,泌乳激素瘤2公分大,服用Bromocriptine已有4年,筆者以逍遙散加減使其泌乳激素降至200ng/ml以下,特以此醫案與同業分享。

關鍵詞:高泌乳激素血症、泌乳激素、溢乳、閉經

ㄧ、前言 

  患者因常肩背疼痛、兩脅脹痛、體虛無力、胸悶、嗜睡、易怒,前來就診。其體型稍胖,脈沈細,舌胖嫩有齒痕,正當要開藥時,患者言明有高泌乳血症,上月泌乳激素達1000ng/ml,細問下才知腦下垂體在五年前長泌乳激素瘤,四年前因視力受損、頭痛而就診開刀,已停經五年,無溢乳現象,現正服用Bromocriptine治療,但因服用此西藥,會有腸胃道不適、脹氣、噁心、頭暈等副作用,故常延遲服藥,以致泌乳激素常高達1000ng/ml以上,這五年期間也曾接受中醫治療,但均無良好成效,現對此高泌乳激素現象已習以為常。筆者憂心此一心態,故欲患者重新針對此症做定期性治療,經服用筆者所開藥方四個月後,其泌乳激素由原先之1000ng/ml以上,降至400ng/ml,後又降至200ng/ml,患者信心大增,現正持續治療中。

二、西醫病因病理

  高泌乳激素血症,主要會造成閉經與溢乳現象。泌乳激素(prolactin)主要是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,在懷孕的時候,泌乳激素會持續地增加,對乳房發育有直接的影響,使產後能夠製造乳汁並維持餵奶。當泌乳激素過高時,會刺激乳房中之泌乳激素接受體,可能產生溢乳現象。當泌乳激素過高時,下視丘釋放的促性腺釋放荷爾蒙(GnRH)降低,使腦下垂體的促黃體生成激素(LH)、濾泡刺激素(FSH)下降,而造成卵巢機能下降,無法使濾泡成熟,無法排卵造成閉經。

  泌乳激素濃度檢查,通常若第一次檢查異常,必須再測第二次較為準確。(小於20ng/ml為正常;25~100ng/ml視症狀決定是否治療;大於100ng/ml,可能是腦下垂體腫瘤所造成); 當抽血測出泌乳激素大於100ng/ml時,必須考慮電腦斷層攝影檢查(CT)或是核磁共振檢查(MRI),以確定腦下垂體是否有泌乳激素瘤產生,若因腫瘤而造成高泌乳激素血症,其腫瘤體太大時,會壓迫視神經,造成頭痛、視野缺損。一天中,泌乳激素的血液濃度變化很大,通常是睡覺的時後最高。所以測量泌乳激素,最好在早上空腹時抽取。心理性泌乳激素過高也是致使泌乳激素過高的原因,如熬夜、精神壓力過大、失眠、失業等等,也都會經由精神上的過度負擔,造成暫時性的泌乳激素過高。

三、中醫病因病理

  以中醫對高泌乳激素所產生的溢乳及經閉現象,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沖肝鬱逆及腎、心、脾胃的不足所致。可從肝鬱化火、腎虛火旺、脾胃虛弱三方面來分析此病。

(ㄧ)肝鬱化火:沖任隸屬肝腎,沖任經血將隨肝經鬱火上逆,不得下行,上逆化為乳汁,又被肝經鬱火迫而外溢。

(二)腎虛火旺:腎陰虛則子宮失養,子宮虛則有藏無泄,是以不得下行為經。火旺則經血上行,逆返乳房,化為乳汁而外溢。

(三)脾胃虛弱:乳房屬胃,胃氣虛失固,脾氣虛失統,不能固攝乳汁,且脾胃虛弱常夾痰濕,痰濕內阻,氣機不暢,氣血紊亂,經血倒行,返於乳房,化為乳汁而外溢。

四、治療

  女性患者42歲育有1子,常肩背疼痛、兩脅脹痛、體虛無力、胸悶、嗜睡、易怒。其體型稍胖(156cm、58kg)苔白舌胖嫩有齒痕,脈沈細,血壓110/70mmHg,有高泌乳血症,泌乳激素達1000ng/ml,長有泌乳激素瘤,已停經五年,無溢乳現象。此為肝鬱氣血皆虛,且夾痰濕,治擬疏肝養血,健脾除濕。

筆者針對此症所開藥方如下:

柴胡9g、炒白芍6g、白朮9g、當歸6g、茯苓9g、炙甘草12g、薄荷3g、生薑3片、炒麥芽30g、淫羊藿15g、牡丹皮3g、熟地9g、遠志9g、黃耆12g

  上方水煎劑,一日一劑早晚空心服。一週後回診,氣虛、嗜睡現象已獲改善。因患者嫌煎藥不便,故以煎劑配合科學中藥治療。煎劑同上,科學中藥方如下:

  逍遙散8g、淫羊藿1.5g、炒麥芽1.5g、丹參1.5g、遠志1.5g、炙黃耆1.5g 煎劑一週服用三帖,科學中藥每日三餐飯後服用。

  煎劑配合科學中藥治療共持續四個月,患者氣色較先前紅潤,體重降為54kg,泌乳激素降為400ng/ml,但月經依舊未至。問其服用西藥Bromocriptine情形,得知患者一星期至多服用四次,這段治療期間,完全以服用中藥為主。之後又持續中藥治療四個月,泌乳激素降為200ng/ml。現正治療中。

五、討論與結論

  高泌乳激素血症在中醫可歸類為溢乳性閉經症,但此患者無溢乳現象,若非西醫抽血檢查其泌乳激素過高,實難診斷,可能僅以閉經之症治療。本案主方逍遙散,主治血虛肝燥、骨蒸勞熱、咳嗽潮熱、往來寒熱、口乾便澀、月經不調,其功用在疏肝養血、健脾和胃,故凡肝鬱脾虛,出現兩脅脹痛、月經不調、食慾不振、神倦肢軟之症皆可用此方。

  麥芽性鹹溫,能開胃健脾,行氣消積,炒用有回乳之功,故薛立齋以此治一婦人喪子乳脹,因其破血散氣如此。淫羊藿辛香甘溫,用於補命門、益精氣,實有溫腎陽之功。遠志辛苦溫,能通腎氣,上達於心,可聰耳明目、利九竅。丹參可破宿血、生新血,功同四物。炙黃耆補中、益元氣、溫三焦、壯脾胃。

  肝藏血,司血海,主疏泄,為沖脈之本,又有肝「為女子先天」之說。「肝」似乎包括了中樞神經、植物神經、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某些功能,直接參與了月經週期的調節活動,具有近似於「下丘腦-植物神經系統-卵巢」的調節作用,故以逍遙散來調其肝鬱。麥芽能降泌乳激素,淫羊藿有促性腺機能的作用,淫羊藿與遠志能調整提升下視丘所釋放的促性腺釋放荷爾蒙(GnRH),丹參化瘀且行血調經。

  病人服用此方泌乳激素明顯降低,且造成體重減輕,心情愉悅不再易怒,可見情緒因素可以致肝鬱,而肝鬱氣滯與高泌乳激素血症尤為相關。


參考文獻

1、 吳福明、謝明輝合編:醫方集解,台北:世一書局,1993。

2、 長庚醫學院院長吳德朗等校訂:哈里遜內科學(第12版上冊),麥格羅希爾出版部,1993。

3、 趙樹儀:婦女月經病的診治,北京:科學技術文獻,1993。

4、游士勳、張錦清編著:實用中醫方劑學,台北:志遠書局,1994。

5、程涇:月經失調與中醫周期療法,台北:啟業書局。

6、吳香達:臨床婦科學,台北,茂昌圖書有限公司,1996。

7、夏桂成主編:中醫臨床婦科學,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   1996。    

        Top